在台灣一般的傳統觀念,懷孕之後就必須多休息,不可以運動,要多吃補品。因此許多人在懷孕之後體重就直線上升,甚至完全失控,體重過度的增加不但會造成生產上的問題(如巨嬰、難產導致增加剖腹生產的機率、高血壓等等)同時,因為產後身材不易恢復而造成產後自我形象低落,沮喪,甚至憂鬱等問題。近年來台灣剖腹生產的機率越來越高,除了因為民俗習慣的原因(如看時辰),我想和孕婦普遍營養過剩和缺乏運動有相當的關係。

台灣的電視節目經常會用誇張的手法來呈現孕婦的生活。孕婦被描述成像脆弱的陶瓷娃娃,稍不小心就會出血,流產。因此許多人一懷孕就被當成少奶奶般的奉養著,避免勞動,時常進補,任何動作都小心翼翼。而運動,當然是絕對被禁止的。

在以往的觀念中,運動被認為對懷孕有害,主要有三點,(第一)運動時母體本身的耗氧量增加,血液分佈到四肢,造成子宮及胎盤的血流量減少,易導致胎兒缺氧,生長遲滯,早產甚至畸胎。(第二)運動時身體會產生熱能,當母體的體溫超過某一限度,會造成胎兒代謝及熱排除的問題,因此容易導致胎兒畸形。(第三)運動時,特別是有氧運動,會大量的消耗血中的葡萄糖,因此容易造成胎兒低血糖,不利於胎兒的生長。其他,如運動傷害,跌倒等,也是造成孕婦不敢運動的原因。

所有以上想當然爾的情形在理論上都有可能發生。但是根據臨床研究報告顯示,常運動的孕婦在流產、早產及早期破水的機率上並沒有增加。同時小孩先天性異常機率及出生體重也和一般胎兒一樣。研究結果更發現常運動的孕婦難產機率較小,產程通常較快,並且對產痛的忍受力較強,因此剖腹生產率也較低。有些研究報告還顯示,經常運動的孕婦對新生兒的行為及神經發育有正向的作用(如對外界的刺激反應較好,情緒較為穩定,容易安撫)除了以上的好處,懷孕早期就開始運動會使孕婦的體能變好,同時還可以減輕孕吐、腳抽筋、腰酸背痛、靜脈曲張及下肢水腫等症狀,並且可以幫助睡眠,減輕懷孕過程所造成的不適。

既然運動的好處那麼多,到底那些運動較適合孕婦呢?一般上如果平常就有運動習慣的孕婦,可以持續之前的運動量,但須選擇較為安全的運動方法,如跑步。至於那些較少運動的孕婦或從不運動的孕婦,並不適合在懷孕時開始做激烈的運動,但是可以選擇較為溫和的運動,如散步、固定式腳踏車、游泳等,運動量以每週最少三次,每次20~30分鐘為低限。有一些喜歡重量運動(如舉重)的孕婦,則建議減輕重量。

雖然運動有這麼多的好處,但還是有一些孕婦要避免運動,包括有早產現象、妊娠毒血症、子宮頸閉鎖不全或做過子宮頸環紮手術、前置胎盤、多胞胎、第二及第三孕期有出血現象、嚴重高血壓及心臟病等。其他一些狀況,如過度肥胖或太瘦、貧血、糖尿病、心肺功能不良、有甲狀腺功能異常、懷孕時體重增加不夠等,則最好經過醫師評估後才進行運動計劃。

在目前非典型肺炎流行,人人自危的時候,衷心的希望每一個孕婦除了儘量減少進出公共場所以外,更要建立規律的運動習慣,把身體鍛鍊好,使自己有更強的免疫力,順利度過這個危機。

資料提供:環台醫療聯盟

財團法人台灣基督教門諾會醫院
門諾醫院婦產科江昌雲醫師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看完這篇懷孕保健的文章
我在想我懷孕初期的時候,也是每週去游泳和打羽球
是不是因為有足夠的運動量的關係
所以我現在都沒有害喜的狀況ㄋ
(心理的OS: 別人都說這是我體質好的關係,但是原本44公斤瘦弱的我,身體會好到哪裡去阿? 所以應該是跟運動有些關係ㄅ)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思毅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